当前,我国钢铁工业正处于粗钢产量达峰的关键时期。笔者研究发达国家(本文指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粗钢产量达峰前后,特别是达峰后的发展历程,总结和分析达峰背景、面临的困难、调整应对措施及发展规律,以期对我国钢铁工业达峰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各国粗钢产量达峰后发展历程
美国
1973年,美国粗钢产量达到历史峰值1.37亿吨,随后其钢铁工业主要经历了一次减量、峰后复苏和平稳发展三个阶段,目前粗钢产量保持在8000万吨左右水平。
德国
1974年德国(本文中德国统一前数据均为西德数据,未考虑东德情况,下同)粗钢产量达到峰值5323万吨,随后在波动中减量至1983年的3573万吨;1984-2007年,德国粗钢产量在波动中持续增长,2007年迎来第二个小高峰,粗钢产量为4855万吨;2008年至今,德国钢铁工业坚持高端化发展,始终保持较高的钢材出口份额,粗钢产量稳定在4000万吨左右,占欧盟粗钢产量1/4,一直是欧盟第一大产钢国。
英国
1970年英国粗钢产量达到峰值2783万吨。达峰后主要受原料供给影响,英国钢铁工业开始减量发展,到1979年粗钢产量已减至2146万吨;20世纪80年代,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私有化,英国钢铁工业峰后复苏;1989年至今,受国内需求下降和全球化竞争冲击,英国钢铁工业持续减量。
二、发达国家粗钢产量达峰后减量发展经验总结
1、达峰到首次基本平稳的减量时间持续约10年、产量降幅约14%-44%,产钢大国至今仍有相对峰值约64%-83%的产量。
2、达峰后发达国家均不同程度发展电炉短流程,产品都以建筑钢材为主,目前电炉钢比例基本保持在20-30%(仅美国约为70%)。
3、七大因素导致达峰后减量发展
一是下游需求不足导致钢铁减量发展;二是资源能源约束迫使钢铁减量发展;三是产品结构优化助推钢铁减量发展;四是产业布局优化引导钢铁减量发展;五是环保加严倒逼钢铁减量发展;六是资本的逐利性推动钢铁减量发展;七是成本竞争力下降导致钢铁减量发展。
4、达峰后实现平稳提升发展的六大应对措施
一是拓展用钢领域是钢铁平稳发展的需求源泉;二是产能持续优化是钢铁平稳发展的根本途径;三是工艺技术进步是钢铁平稳发展的驱动力量;四是稳定高端出口是钢铁平稳发展的重要抓手;五是环境政策引导是钢铁平稳发展的顶层设计;六是流程结构优化是钢铁平稳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意见建议
当前,我国钢铁工业正处于粗钢产量和消费量全面达峰阶段,高质量发展面临全球性的困难和挑战,借鉴和参考发达国家粗钢产量达峰后发展经验和规律,部分建议如下。
一是需求侧参考德国和日本钢铁产业延伸经验,加强与下游行业的协同创新,以创新思维创造用钢新需求,革新钢材消费结构。如大规模推行钢结构建筑,用不锈钢等替代环保和回收性差的材料,拓展新能源汽车用钢新需求等。
二是供给侧深入研究日本和欧洲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探索产能产量调控新方式,畅通落后产能退出与产能转移渠道,同时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优化流程布局,为钢铁减量发展做好跨周期调节政策储备。
三是布局端参考发达国家政府和钢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和资产优化方面好的做法,进一步鼓励支持优势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大幅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撑优质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增强市场话语权和产业运行稳定性。
四是产品端学习日德钢铁企业,持续开展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和应用,加强国内外下游产业布局,高度重视标准和专利布局,增强话语权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稳定国内市场和提升高端出口比例。
五是原燃料端吸取英国、法国钢铁工业发展因资源枯竭陷入发展瓶颈的教训,进一步加强国内铁矿石、废钢和焦煤资源保障,并加快推进原燃料供应链全球化布局,持续增强资源能源安全性和成本稳定性。
六是技术上参考发达国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持续支撑技术创新和前沿性技术突破,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破解钢铁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建立中国钢铁绿色低碳发展国际优势,谱写引领世界钢铁绿色发展新篇章。
七是流程上参考发达国家流程结构优化经验,在充分考虑高炉转炉服役期、阶段市场需求、废钢积蓄量和企业实际情况下,统筹推进流程结构优化,科学有序提升电炉短流程比例。
另外,发达国家达峰后没有当前全球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机遇,中国钢铁行业、企业要积极推进钢铁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对标全球“灯塔工厂”,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能源效率、管控能力和产品质量,并积极补齐资源能源短板,努力以标准为引领,以绿色低碳和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抓手,实现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和对全球钢铁的全面引领。(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