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对钢结构建筑均提出了发展要求,旨在引导新建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住宅。例如,积极推进高品质钢结构住宅建设,鼓励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等。同时提及建筑业依然存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发展方式粗放、劳动生产率低、高耗能和高排放、市场秩序不规范、建筑品质总体不高、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等。
那么,能否通过钢结构建筑的大规模建设,推动建筑业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由于钢结构建筑涉及的环节较多,特别是民用建筑,实际推进不易。
日前,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钢结构协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联合发起的钢结构建筑工业制造工作委员会(下称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力求加大钢结构建筑的推进力度。会上,与会人士都提到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从绿色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对相关行业发展的作用等角度看,钢结构建筑发展前景无限,但目前在我国建筑中的实际占比并不高。
工作委员会虽然成立了,但实际推动落地的是各相关行业和企业。由于关系复杂,各行业和企业间如何形成良好的发展和对接机制是工作委员会成立后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钢铁企业愿意生产、能够生产相应的成套建筑材料;其次,钢结构加工企业愿意加工、能够加工符合要求的成套建筑零部件,而不是一般的结构件;再次,有设计院愿意设计、能够设计,同时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做支撑;接下来,要有建筑公司愿意施工、有能力施工,而后就看开发商是否愿意掏钱建造,最终看用户是否愿意掏钱购买。就民用建筑,特别是民用住宅而言,绝不可忽视最终用户的意愿。如此多的环节,都可对建筑材料有话语权,那么钢结构建筑的最终决定权在哪里?由于上述各环节间都存在着利益关系,只要一票否决,便会影响钢结构建筑的整体发展。
与此同时,钢结构建筑在其发展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发展极为成熟的以非钢为主建筑物的挑战。挑战一是两种建筑物的性价比和可靠性,挑战二是与传统建筑使用时的实际感受对比,挑战三是两种建筑物的后期维护,挑战四是民用建筑有着大量的个性化需求。
如何“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并形成品牌?国外钢铁同行浦项制铁与相关行业企业进行了多年的深度探索,其在创建钢结构建筑用材品牌及推广钢结构建筑过程中的做法,值得中国相关行业和企业结合国情予以借鉴。
浦项制铁意识到,在助力建设高质量绿色建筑方面,钢铁行业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和思路,才能实现更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浦项制铁提出发展高品质钢结构建筑用材,应坚持B2C(企业对消费者),在安全性、技术性、经济性上取得平衡。
就钢结构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浦项制铁选择了以下应对方案:
一是主动先行,先期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积极推进扁平材在钢结构建筑中的应用。浦项制铁原先并不是一个以型材和长材为主的企业,但其设想通过打造建筑用材品牌,进入钢结构建筑领域,同时在技术、营销上积极扶持建材加工企业转型发展。
二是浦项制铁与建材加工企业捆绑,对建材加工企业和建筑零部件进行质量认证和公示。同时请建筑设计师和建筑施工企业选择不同材料进行比较,将选择后的结果向外界传递。
三是浦项制铁自己掏钱建造了各种钢结构示范建筑,使其成为一个建筑与建筑零部件的展示馆,让社会各界人士近距离感受钢结构建筑的魅力。同时,浦项制铁还积极参与相关建筑材料展,让公众感受到钢结构建筑材料的亲和力,以此扩大浦项制铁建筑用材的品牌影响力。
四是浦项制铁积极参与各类老旧建筑物的改造和扩建项目,用钢材代替原有非钢建材,通过不同建材的对比和施工,体现后期维护的过程、成本以及改建后的实际效果。
五是浦项制铁与建材加工企业、建筑设计师、建筑施工企业、开发商等深度合作,建立定期沟通交流机制,不断开发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建筑零部件。
六是浦项制铁专门建立了钢铁建材品牌网站,主要包括建材品牌介绍、建材品牌零部件介绍、建材品牌零部件产业联盟、建材品牌解决方案等内容。同时,浦项制铁搭建了开放式智能平台,包括BIM(建筑信息模型)数据、BIM应用、设计工具、AR(增强现实)产品目录等。
七是浦项制铁用生态圈的模式,将所有利益相关者围绕在一起,构建系统、有序的共生关系。
八是浦项制铁集结内部相关子公司的力量,包括建筑设计、建筑工程、贸易、产品生产、物业管理等公司。通过集团自身力量的投入,带动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根据浦项制铁的实践,要想让钢结构建筑取得理想的推广效果,钢铁企业必须起到带头作用,成为产业生态圈的引领者、钢结构建筑建设的中坚力量。首先,钢铁企业必须在安全性、技术性和经济性上取得平衡;其次,钢材加工企业要从粗犷型向精细化转型发展,加快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加工装备的升级。只有把这两步做好,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在此基础上,各方还需要主动有为,做大民用建筑用钢市场,才能使高品质钢结构建筑成为建筑领域的后起之秀。
|